找到相关内容218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日第八次佛教学术会议综述

    可能性很大。最近发现的日本金刚寺的写本《般守意经》,很可能含有已经失传的中国释道所撰的《小十二门禅经注解》,所以写本一切经中发现的资料虽然比不上敦煌遗书,但如果我们要在新世纪中推动佛教研究的新的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3746919.html
  • 罗什入关以前中国的净土思想

    谦亦各 出其别译本《佛说无量寿经》及《佛说阿弥陀三耶三萨楼佛 檀过度人道经》。 与支谶同在汉末译经的世高,在译经的同时也将相关 的禅法一并传出 (1),如《般守意经》、《阴持入经》等 。但支谶的作法即不同,其译出《般舟三昧》、《无量寿经 》时,并没有将阿弥陀相关的禅法传出。对这情况的可能解 ...

    赖鹏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1848345.html
  • 浅析禅宗与传统佛学

    如下。  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之后,首先是译经事业的发展,从世高《般守意经》的译出之后,接着便是支谶大师所翻译的《道行般若经》的问世,以及伴随着经典翻译而形成的讲解般若之风的兴起。与此同时,晋代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2250767.html
  • 从印度式冥想到中国禅

    早期佛教的卓拔不群的特征,值得大笔特书。  4公元一世纪前后冥想的流行?  公元二世纪中叶,在中国开始了佛教经典的翻译,被翻译的经典,尤其是当时代表性的翻译者世高和支谶所译的经典中,有一点值得注意,但以前从未被提及过,那就是冥想何时开始流行。后汉末期从安息国来到中国的世高译出了以早期佛教·部派佛教系统的《般守意经》、《阴持入经》等为首的多部“禅观经典(dhyOna—sfitras)”。这些典籍...

    丘山新教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3657068.html
  • 文殊信仰在中国的初传

    年也。《别传》虽为传说,但与康僧会注《般守意经》云的“此经世高所出,久之沈翳。会有南阳韩林、颍川文业、会稽陈慧,此三贤者,信道笃密,会共请受,乃陈慧义,余助斟酌”之言,基本相符。可见,世高的禅数学,...文殊信仰在中国的初传  崔正森  (山西省社科院,山西太原030006)  摘 要:文殊信仰是佛教中的菩萨信仰之一。它是随着印度佛教的向外传播于公元二世纪中叶,由安息国僧人世高和月支国僧人支...

    崔正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2360545.html
  • 敦煌遗书与奈良平安写经[i](一)

    山金刚寺一切经中的《般守意经》与现在大藏经中收藏的同名经典有很大的差异。这些发现,都为我们研究大藏经的形成、流传,提出重要的课题。我相信,随著对奈良平安写经的进一步深入调查,可能还会发现新的类似的问题...传到释道时代。  2、形成阶段、大体从释道时代到南北朝晚期。  3、结构体系化阶段、大体从隋代到会昌废佛。  4、全国统一化阶段、大体从会昌废佛到北宋《开宝藏》刊刻。  5、与刻本大藏经并存阶段、...

    方广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10760892.html
  • 从北传佛教看当代中国的佛教教育

    精神、理念和思想,但同时通过运用中国儒、道、诸子的概念和思想,使这些经典带有某些容易为中国人理解的民族文化的成份和韵味,这在我们看《四十二章经》、《般守意经》、《六度集经》、《无量寿经》以及被看作...印度、西域的梵文、“胡文”经典,在翻译过程中已经某种程度地被“汉化”了。从东晋道开始对译经进行整理和分类,编纂经录,到唐代智升编纂的《开元释教录》最为有名。从宋代以后主要依据它的“入藏录”雕印的大藏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65264346.html
  • 略论康僧会佛学思想的特色

    的办法,但对他来说,则特别表现在综合佛教教义同孟子的思想巧妙地结合起来,当作拔救人民苦难和治理国家的妙法。  康僧会综合的佛教思想,大小乘都有。他很敬重传授小乘佛教的世高,曾受业于的弟子陈慧等人,并为早期流行的汉译小乘禅经,“般守意经”作注作序,重点接受所谓“禅数”之学,所以以后的僧传还有“传禅经者比丘僧会”之说。“禅数”,后亦通称“定慧”、“止观”,是用专心守一、控制自己意识活动的办法,使...

    杜继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5665679.html
  • 天台大师智顗的禅病对治理论(一)

    天台大师智顗的禅病对治理论(一)  文/蓝吉富   一、前言   禅法的流传,在中国是渊源甚古的。在佛教初输入中国的东汉末年,   两大译师──世高与支娄迦谶所传译的佛典,就有为数不少的禅经与大   乘三昧佛典。尤其是世高,所译的《般守意经》、《阴持入经》、《   修行道地经》等书,就都是有关禅法的专著。   、支二师之后,一直到南北朝末期,印度禅法在中国的传播,大体   而言,可以说是...

    蓝吉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4168661.html
  • 天台大师智顗的禅病对治理论(三)

    资料。   在智顗的《摩诃止观》等著作里,除了引用数十部三藏佛典之外,在   禅经方面也多所取资。如《治禅病秘要法》、《般守意经》、《坐禅三   昧经》、《禅法要解》……等禅经也都常见引用...及其他佛典   禅病的原理及治法,在禅经中往往有具体的论述。智顗之时,已经译   出的印度禅法专著(禅经类与三昧经类),依《大正藏》所收,可知至少   有三十余种之多。而其中之《大安般守意经...

    蓝吉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4368663.html